国足屡遭质疑,南通队能否顶上,关键时刻谁来撑腰?

2025-07-14 13:51:52

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未能突破世界杯预选赛的困局,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的舆论风暴。每当国足遭遇失利,总有一部分人借此机会对其进行猛烈批评。虽然国足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,但在发声时应保持理性与客观,避免情绪化的盲目攻击。那些未经深思熟虑的批评意见往往缺乏说服力,反而会成为笑柄。

恰逢其时,国足的失利正好与“苏超”联赛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,为不满国足的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抨击平台。“苏超”指的是江苏省各地级市组成的地方性足球联赛。近年来,这项赛事迅速崛起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,甚至我身边一位平时对足球不感兴趣的徐州朋友,也开始关注起这项比赛。

在国足输给印尼之后,前国脚范志毅的直播间里有网友提出:“不如让苏超排名第一的南通队代替国足去打世界杯。”这一提议引发了范志毅的强烈反应,他毫不客气地回击道:“你也敢说这种话?把南通队当什么了?”显然,这番话并不是南通队自己提出的,而是一些不了解足球的人,凭空做出的荒唐想法。言下之意很简单:“既然国足连印尼都打不过,那就让苏超的‘草根高手’试试吧。”

然而,这些人完全误解了“苏超”的本质,所谓的“草根高手”并不准确。以南通队为例,这支球队的阵容几乎每一位球员都是职业球员,或者有过职业经验。他们的水平与普通业余球员相差甚远。比如,在南通队4-0战胜泰州队的比赛中,首发阵容中有像赵东旭、黄蒋大亚、尹韩龙等曾在中乙联赛效力的球员,还有曾效力于德甲二队的李贤成等人。

细细分析这些球员的背景,南通队的成员绝非所谓的“草根高手”。其中不少球员曾入选过中国各级国字号队伍,甚至有留洋经验。虽然他们大多数效力于中国足球的中乙联赛,但他们的职业身份与“草根”二字完全不沾边。

当然,也有人用“拼搏精神”来为苏超球队辩护,认为这些队伍充满斗志、永不言败,比国足更有活力。这种说法虽然振奋人心,但我们也可以反问:如果苏超球员真比国足强,为什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未入选过国家队?如果他们能够击败国际强队,为什么他们效力的南通海门珂缔缘俱乐部仍然在中乙,而不是中超?

的确,“拼搏精神”值得赞扬,但面对国际级的对手,实力差距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前国脚孙继海曾说过:“穿上国旗的球衣,无论场上还是场下,我们都会拼尽全力,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能力。”因此,国足看似“不拼命”的表现,实际上源于与对手之间巨大的技术和能力差距。在这种差距面前,单靠“拼搏精神”很难翻盘。

进一步来说,苏超的火爆并非因为它的竞技水平有多高,而是因为它本质上是地方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体。江苏省各地的文化、体育和旅游资源的融合,使得这项赛事成为了一个地方文旅产品。前北京国安球员张晓彬曾在节目中提到,苏超实际上是“地方文旅开发的一款旅游产品”,这也是为什么江苏省各地在赛事中能获得大量支持的原因。

当然,苏超这样的赛事对中国足球是有益的。它能普及足球,吸引更多人关注足球,甚至为一些职业球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。但如果把苏超与真正的职业足球赛事相提并论,甚至认为它能拯救中国足球,这显然是一种误解。

K体育官方网站

值得注意的是,江苏省内部的文化差异极为显著,形成了“散装江苏”的现象。省内不同地区的方言和文化差异,造就了所谓的“江苏十三太保”,这种地区文化也在“苏超”比赛中得到了体现。例如,南通的球迷为了让家乡球队占据苏超榜首,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地域自豪感。这种文化背景无疑增加了苏超赛事的关注度。

尽管“苏超”引起了广泛关注,江苏省在中国职业足球中的缺席仍让人遗憾。曾经的中超俱乐部——江苏舜天,凭借强大的球迷基础和多年积淀,成为全省球迷的共同支持对象。然而,随着俱乐部解散,江苏再也没有一支代表全省的职业足球队伍。如今,虽然有南通支云、苏州东吴等俱乐部,这些队伍仅代表个别地区,并未能形成全省性的代表。

因此,尽管“苏超”这样的赛事能够普及足球并提升地方足球文化,但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推动中国足球长远发展中的作用无法替代。或许,江苏应该考虑重建一支全省代表队,填补职业足球领域的空白,推动中国足球的长足发展。


上一篇:若塔车祸离世 上月分享结婚照
相关文章